4月1日,市政府官網發布《持續推動經濟回升向好若干政策措施》,明確加快推動產業轉型升級、持續恢復和擴大消費、著力擴大有效益的投資等六個方面30條政策措施,進一步穩預期、強信心、增活力,鞏固和增強經濟回升向好態勢。
(一)提升“8+N”產業鏈發展水平
推動傳統產業優化升級和新興產業培育壯大。以“鏈長制”為抓手,推進工業強市、貿易富市、旅游興市、金融活市走深走實。實行“一鏈一策”,集中要素資源,引導政策、項目、資金、人才等向重點產業鏈匯聚。針對重點產業急需關鍵核心人才,創新制定一批具有吸引力的措施,不斷壯大產業人才資源總量。積極發揮鏈主企業主導作用,引導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增強合作,鼓勵各產業聯盟間開展產銷對接,共同規劃和投資建設上下游配套的產業基地,逐步構建“以鏈主為主導、鏈長為協助、市場為導向”的產業鏈發展體系。
(二)聚焦關鍵核心技術攻關
支持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助推發展新質生產力。支持企業更好發揮科技創新主體作用,精準服務激發駐昆高校、科研院所創新活力,確保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穩定增長。開展產業龍頭骨干企業科研攻關,突破一批重點產業關鍵技術,按規定給予經費支持。構建“科技型中小企業—高新技術入庫培育企業—規下高新技術企業—規上高新技術企業—瞪羚企業—上市高新技術企業—獨角獸企業”的梯次培育機制,加大對創新載體建設支持力度,對新認定為國家級、省級和市級的企業技術中心、制造業單項冠軍、服務型制造示范企業(平臺)、技術創新示范企業、制造業創新中心、工業企業質量標桿、工業設計中心的企業,分別一次性給予不超過50萬元、20萬元、10萬元獎補;對新認定的企業科技創新中心給予20萬元獎補。開展昆明市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產品認定,對符合條件的產品予以研發補貼支持。鼓勵生物醫藥及大健康產品研發創新和產業化,支持優勢產品開拓國內外市場。
(三)鼓勵工業企業增產增效
加大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培育力度,對2022年11月—2024年2月首次以“小升規”形式升為規模以上的在庫工業企業,給予10萬元獎補;對2023年1月—2024年2月新建投產入規的在庫工業企業給予20萬元獎補。培育新建投產升規企業快速發展壯大,支持工業龍頭企業穩產增產,提高產能利用效率,并視其對產業發展貢獻給予降本增效獎勵。
(四)全力推動園區經濟高質量發展
用好用活開發區和產業園區評價體系,切實提高園區經濟規模、投資強度、經濟密度、投入產出率。根據年度綜合評價情況,對發展好、排名高的開發區和產業園區按有關政策給予資金補助,對“畝均效益”評價好的開發區和產業園區,在土地要素保障方面給予傾斜。推動建設一批市級特色產業集聚區,促進現有開發區以外產業實現集聚、集約、高質量發展,建立完善多梯度產業培育發展體系,形成更多經濟增長極。支持申報建設跨境電子商務產業園、服務外包產業園、外貿轉型升級基地和加工貿易基地。持續發放“財園助企貸”,健全政銀企共擔風險機制,支持園區優質中小微企業合理融資需求。
(五)積極承接產業轉移
提速昆明承接產業轉移園區、磨憨沿邊產業園區建設,加快浙商產業園、臺商產業園等承載平臺建設,完善園區基礎設施和生產生活配套,增強園區承接產業轉移能力。加大園區推介力度,推動要素資源傾斜,滾動實施一批重大項目,接續落地一批重大企業。用足用好東西部對口協作機制,積極構建“東部總部+昆明基地”“東部研發+昆明生產”“東部企業+昆明資源”“東部市場+昆明產品”等合作模式。
(六)統籌跨區域產業協調發展
用好促進區域產業協調發展“1+2”制度,定期組織開展縣區間項目合作、產需對接、產用結合活動,優化市域范圍內資源配置,落地實施一批標志性跨區域產業項目。加速中心城區“騰籠換鳥”,有序推動不符合遷出地功能定位的存量產業項目跨區域流轉。推廣跨區域合作招商、飛地招商等創新模式,成立招商戰略聯盟和產業聯盟,避免同質化、惡性競爭。打造以磨憨—磨丁合作區、滬滇臨港昆明科技城為重點的“飛地園區”,推動各縣(市)區和開發(度假)區招商引資和產業轉移項目優先落地、高效集聚,研究制定招商引資、項目投資、稅收等利益分享機制,加快構建合作共贏、利益共享的跨區域協作新模式。
(七)大力支持數實融合
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賦能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激勵企業加快形成平臺化設計、數字化管理、智能化制造、網絡化協同、全鏈條循環的數實融合生態。加大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5G、大數據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對首次升規納入核算的互聯網、軟件及相關服務業企業給予每戶10萬元獎補。對互聯網、軟件行業企業,根據其發展情況、企業規模等給予最高不超過50萬元獎補。支持人工智能及其關聯產業發展,以普惠算力降低人工智能企業研發成本,通過共享開放、服務購買、創新券等方式,降低人工智能企業基礎設施使用成本,促進人工智能大模型開發訓練和應用推廣。設立總額3000萬元的“算力券”,支持企業根據自身需求租賃算力、購買大模型應用產品或使用大模型技術與服務,按實際支出費用給予30%補助,每年最高50萬元。高質量做好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試點工作,推動化學新材料制品制造、民族藥品制品制造、化學藥品制造、高原特色電力裝備制造、綠色食品制品制造5個試點細分行業規模以上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水平達二級以上,對納入改造范圍企業的數字化轉型投入給予補助,對數字化轉型“小燈塔”、數字化車間及智能工廠、“鏈式”轉型案例按政策給予獎勵。
(八)加快現代商貿流通業和重點服務業發展
對首次升規納統的商貿業和商貿服務業經營主體,給予最高5萬元的一次性獎補。統籌考慮規模、增速和貢獻,對排名靠前的商貿業經營主體給予獎補。對主城四區通過簽訂招商引資或產業扶持協議引入、培育的限額(規模)以上貿易業、服務業企業及批發業產業園區,按有關政策給予獎勵扶持。支持“老字號”企業守正創新,多渠道提升影響力和競爭力。鼓勵連鎖經營向多領域和多層次拓展,提高連鎖經營的行業覆蓋率。支持連鎖經營企業開展數字化管理,提升連鎖經營智慧化水平。按照省級獎補標準對符合條件的連鎖企業給予資金支持。大力發展總部經濟,打造特色樓宇集群,按規定給予新認定總部企業引入獎補、場地購買(租賃)獎補、經營貢獻獎補等,給予特色樓宇運營管理方招商獎補、貢獻獎補、平臺獎補等。大力打造“會展之都”,做強南博會等綜合性展會,做大旅交會、茶博會等專業性展會,做優餐飲美食博覽會、大健康博覽會等特色展會,支持會展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協同發展,鼓勵引進高端知名品牌展會和國際會議。推進家政服務業提質擴容,建立健全家政服務信用體系。培育壯大智慧健康養老產業,優化商品和服務供給,促進銀發經濟發展。
(九)持續激發文旅消費活力
制定出臺旅游興市行動方案,深入推進全域開發、全季挖潛“旅游+”和“+旅游”,拓展延伸多元融合業態。加強城市形象營銷推廣,鼓勵市民、游客積極參與城市形象傳播,支持開展慢直播、影視作品外景拍攝、主題短視頻大賽、達人體驗等推介活動,對新媒體(含自媒體)優質宣傳內容予以推廣。支持線上平臺聯合線下商圈推出引流活動,打造一批City Walk寶藏路線、春城賞花地圖、“好物種草”攻略、旅拍打卡路線等城市新玩法推介清單。推動公共文化空間多樣化利用,以翠湖、環滇池、少數民族文化集聚區等區域為重點,鼓勵引入實景演出、沉浸式展覽等特色文藝活動,運用現代科技多方位開發“舊景新游”體驗型產品,滿足年輕人新潮旅游需求。鼓勵商圈和公共文化場所適時延長夜間營業服務時間,開發一批24小時城市書房、深夜食堂、特色夜市等夜間消費場景,推出一批“夜宴”“不打烊”等夜間主題游樂活動。用好擴大入境免簽國家范圍政策,提升入境旅游便利化程度,鼓勵開發多樣化入境旅游特色產品。
(十)多措并舉促消費
持續開展“彩云”系列促消費活動,支持各大商圈和商貿企業利用季節轉換、節慶假日等時機,舉辦美食、咖啡、珠寶、服飾以及國貨“潮品”等主題促銷,營造濃郁的消費氛圍。倡導健康餐飲消費,制作“春城美食地圖”,打造春城美食地標,推動春城美食跨界融合發展。鼓勵商超、電商平臺等設立昆明特色消費品專區(專柜),拓展本地優質產品銷售平臺。促進文娛體育健康消費,增加音樂節、動漫節、演唱會、文化節、體育節等大型文體活動供給,提升中醫保健、養老育幼、康養療養、健康管理等消費供給水平。全面落實帶薪休假制度,鼓勵錯峰休假,促進假日消費。持續優化臨時性商業活動彈性管理服務,鼓勵在城市管理“相對禁止區”和“引導區域”內開展引攤入市、打造夜市等活動。
(十一)不斷豐富消費新業態、新場景
壯大直播電商、線上銷售、社群團購、在線文娛等數字消費,推動線上線下消費深度融合。積極發展區域首店、行業首牌、品牌首秀、新品首發“四首”經濟,打造引領城市新消費趨勢“風向標”。支持建設“中央廚房+食材冷鏈配送”設施,持續提升預制菜品質和貯存、運輸及銷售環節標準化水平。加快推進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因圈施策”培育24小時便利店、無人智能售賣柜、智慧微菜場等便民消費業態,按照省級獎補標準對新試點社區給予資金支持,全面提升社區商業便利化、標準化、智慧化、品質化水平,促進經濟微循環“毛細血管”更加暢通。積極推廣綠色消費,健全綠色低碳產品生產和推廣機制,促進居民耐用消費品綠色更新和品質升級。
(十二)穩定提振大宗消費
鼓勵和推動消費品以舊換新,提振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電子產品等大宗消費。鼓勵汽車消費,延續執行新能源汽車免征車輛購置稅政策,每輛新能源乘用車免稅不超過3萬元。支持汽車銷售企業開展新車促銷、以舊換新、新能源汽車推廣和汽車下鄉等活動。落實全面取消二手車限遷、便利二手車交易登記等政策。擴大停車位供給,繼續試行路內臨時停車收費政策。鼓勵成品油、汽車銷售企業開展聯合跨界促銷等讓利活動。提升家居家電消費,支持家居賣場、購物中心設置體驗式消費場景,組織開展家居消費季、煥新購物節等促消費活動。開展智能家電家居以舊換新補貼活動,支持電商平臺設立“線上回收站”,拓展廢舊家電回收渠道,全面促進智能家電消費。鼓勵老年人家庭開展家居適老化改造。支持家居家裝企業組織城鄉居民舊房翻新和裝修設計大賽。
(十三)促進住房消費健康發展
積極組織房地產企業舉辦或參加購房節,面向省內州市、省外購房群體開展系列宣傳推介活動。建立房地產融資協調機制,一視同仁滿足不同所有制房地產企業合理融資需求,促進金融與房地產良性循環。通過實施購房補貼、支持居民換購住房稅收優惠等政策促進購房需求釋放,更好支持剛性和改善性購房需求。推行“帶抵押過戶”合并登記服務,開展“帶抵押過戶”住房公積金貸款試點工作。支持購買首套或改善性住房“又提又貸”住房公積金、租賃住房提取公積金,開展靈活就業人員參加住房公積金制度試點,對在昆繳存住房公積金的靈活就業人員給予繳存補貼、租房優惠。生育二孩、三孩的住房公積金繳存職工家庭購買首套自住住房的,住房公積金貸款最高額度分別上浮20%、30%。支持提取住房公積金用于城鎮老舊小區既有住宅加裝電梯。
(十四)不斷優化消費環境
高效改造提升特色步行街,因地制宜打造一批具有老昆明歷史風貌、品牌購物、文化創意、特色美食、休閑娛樂、交互體驗等特色的區域標志性商圈,推進消費資源有效集聚。整合提升智慧服務場景,鼓勵傳統購物場所向消費體驗中心、文化時尚創意中心、產品服務設計中心升級,發展智能化、定制化商業新模式。支持培育打造智慧旅游平臺,加快完善多層級智慧旅游互聯網平臺體系建設。提升消費便利度,擴大智能交通設施覆蓋面,完善景區、商圈巴士專線及接駁服務。完善縣鄉村三級快遞物流配送體系,推進縣級快遞物流共配中心以及鄉鎮、建制村寄遞綜合物流服務站建設。全面提升旅游消費服務質量,持續開展涉旅企業誠信評價,發布文旅市場“紅黑榜”,實行游客購物“30天無理由退貨”機制。
(十五)高質量做好項目謀劃建設
聚焦加快輻射中心建設、中老鐵路沿線開發、建設沿邊產業園、壯大“三大經濟”、推進“三大工程”等重點工作,以及城市地下管網、教育、農民工住房保障、醫療、養老五大需求方向,謀劃儲備一批打基礎、利長遠的重大項目。市級財政安排1.67億元前期工作經費,積極推進項目前期工作。抓實中央和省預算內投資、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等資金支持的重點項目前期工作,確保資金到位即開工建設。滾動建立全市“重中之重”項目清單,落實重大項目會辦機制和領導干部掛鉤聯系重大項目機制。
(十六)持續擴大產業投資
推進大規模設備更新,有序推進重點行業設備、建筑和市政基礎設施領域設備、交通運輸設備和老舊農業機械、教育文旅醫療設備等更新改造,支持符合條件的設備更新、循環利用項目爭取中央資金和金融支持。推動中糧油脂、云銅鋅業、裕能二期等項目開工建設,加快杉杉新材料、友天新能源、宇澤單晶硅等項目建設進度。對符合園區主導產業布局定位且年度投資1億元以上的重大產業項目,按照年度工業固定資產實際投資額(不含土地款)或設備購置固定資產投資額的比例給予一定補助,結合項目實際投入分期撥付。支持企業技術改造投資,對固定資產投資1000萬元以上的技改項目,按項目投入設備購置費的一定比例給予補助。全力提高產業投資效率,聚焦技術密集型、高附加值產業,推動產業投資緊跟技術迭代節奏,拓展新興產業投資新領域。
(十七)推動項目招引提質增效
聚焦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等重點區域,采取“鏈主企業+市級部門+縣區”招商模式,高頻次開展靶向招商、小分隊招商,年內引進億元以上省外產業項目160個以上,其中10億元以上省外產業項目20個以上。圍繞“8+N”產業鏈,精準制定招商方案,策劃包裝不少于100個投資體量大、帶動能力強、市場前景好的產業招商項目,開展產業鏈招商、平臺招商、以商招商等活動。依照有關規定,聘請國內外知名機構、院校、商(協)會,以及相關高級管理人員、杰出人士等擔任產業招商投資顧問(單位),壯大招商力量,打造高能級招商“朋友圈”。充分發揮金融助力招商引資工作機制作用,加強重大項目政銀企對接,促進社會資本與銀行信貸資金投貸聯動,為昆明市重大項目落地、產業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十八)強化項目要素保障
積極爭取上級資金及地方政府專項債券,支持全市重大項目建設。暢通重大項目審批服務綠色通道,全面落實用地保障機制。加大征地拆遷和土地收儲供應,大力處置批而未供土地和閑置土地,盤活利用存量土地。強化各級各部門協調配合,共同推動項目謀劃、前期手續辦理、資金爭取、開工入庫、要素保障等重點工作,提高重大項目開工率、入庫率和竣工率。全力提升投資服務水平,以“一帶一”形式跟蹤服務企業項目,采取多頭聯動、上門審批、集成辦理等措施提高項目審批效率,打造高素質專業化投資服務隊伍,為企業全生命周期發展量身定制“兩個全程(為來昆投資企業項目從招引落地到建設投產經營全生命周期進行全過程跟蹤服務;為來昆投資企業項目辦理行政審批事項提供全流程代辦服務)”服務方案,“一企一案”為項目從投資到落地保駕護航。
(十九)促進外貿穩規模優結構
推動電子產品等加工貿易快速發展,大力支持智能硬件設備保稅維修。發揮服務貿易要素集聚優勢,引導服務貿易企業在新興行業和細分領域參與國際競爭。加快花卉、蔬菜國家級外貿轉型升級基地和裝備制造、有色金屬材料等省級外貿轉型升級基地建設。加快推進二手車出口試點。支持先進制造、精細化工、生物醫藥等優勢產品出口。加強外貿龍頭企業服務保障,支持高端裝備制造、生物醫藥等先進制造業企業更深融入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對外貿業務增速快、業績突出以及首次開展外貿業務達到一定規模的企業,按有關政策給予資金支持。支持外貿綜合服務平臺發展,制定出臺市級外貿綜合服務平臺認定標準,為經認定的平臺提供稅務便利化服務,對服務范圍廣、帶動能力強的外貿綜合服務平臺給予資金支持。新認定一批市級跨境電商園區,對跨境電商企業入駐并開展經營活動超過30家的,按規定給予園區運營方資金支持。鼓勵跨境電商企業布局海外倉,對企業建設(租賃)海外倉、邊境倉給予支持。加快推進新螺螄灣國際商貿城市場采購貿易試點。及時發布境內外重要展會清單,組織企業參展并推介昆明特色出口產品。加大出口信用保險支持力度,幫助企業防范貿易風險。
(二十)全力提升開放通道優勢
打好推進中老鐵路沿線開發三年行動計劃收官戰,助力面向印度洋國際陸海大通道建設,持續擴大“黃金線路”效應,在雙向賦能、服務融入全國大局中實現新發展。加快推進昆明國際陸港建設,以“雙核兩翼”建設布局為引領,協同推進安寧片區、磨憨片區、王家營片區、晉寧青山片區發展。進一步完善航空、鐵路、公路物流通道體系,推動昆明商貿服務型國家物流樞紐、昆明—磨憨陸港型(陸上邊境口岸型)國家物流樞紐輻射區域更廣、集聚效應更強、服務功能更優。全力組織申報昆明空港型國家物流樞紐,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航空貨運樞紐集群,有力支撐“臨空經濟”發展。市級財政安排2500萬資金,支持昆明國家綜合貨運樞紐補鏈強鏈,按規定對從事多式聯運的專業運輸企業、郵政快遞企業、信息平臺企業等給予補貼,促進多種運輸方式融合發展。
(二十一)加快推動“四區聯動”發展
貫徹落實省人民政府關于支持磨憨—磨丁合作區、自貿試驗區昆明片區、經開區、昆明綜保區“四區”聯動發展決策部署,科學優化“四區”產業布局,支持跨區分工協作。探索自貿試驗區昆明片區與磨憨—磨丁合作區聯動創新進出口貿易新模式,提升昆明綜保區開展保稅加工、保稅物流帶動效應,發揮磨憨—磨丁合作區跨境優勢,大力發展出口導向型產業,吸引技術含量高、創新能力強、產業附加值高的項目在“四區”落地。建立“四區”招商信息項目庫,打造“四區”聯合招商平臺。探索“四區”一站式招商項目落地服務,實現項目落地手續“一區申請、四區聯辦”。暢通“四區”經營主體跨區域流動,探索推動“一照多址”全覆蓋。
(二十二)提速磨憨國際口岸城市建設
用足用好國家和省對沿邊產業園區建設的有關支持政策,進一步深化跨境經濟合作,推動磨憨沿邊產業園區加快發展。市級財政統籌安排10億元資金,支持磨憨項目建設。完善口岸配套基礎設施,持續提升通關便利化水平。充分發揮磨憨—磨丁合作區中方區域在產業、稅收、要素等方面招商引資優惠政策作用,加快布局國際物流、跨境旅游醫療康養、進出口加工制造、國際金融貿易等產業,推進磨憨—磨丁合作區進口貿易促進創新示范區建設。在稀土、橡膠、鉀鹽、農產品等方面開展跨境國際產能合作,促進與昆明承接產業轉移園區聯動發展。鼓勵國有資本、社會資本以“園中園”模式參與沿邊產業園區建設、招商、運營、管理和服務等工作,對參與園區整體開發、成片開發或“區中園”開發的基礎設施建設、搭建公共服務平臺、產業導入等業務項目,且年度固定資產投資5000萬元以上的重大產業化項目,園區管理機構按照年度工業固定資產實際投資額(不含土地款)或設備購置固定資產投資額的一定比例給予補助。
(二十三)大力支持民營經濟發展
出臺支持民間投資發展政策措施。將更多優質民間投資項目納入市級重大項目清單,安排各類政府性投資資金時,對民營企業一視同仁。依托“云南省投資項目在線審批監管平臺”和“融信服”平臺昆明專區持續發布擬向民間資本推介的國家重大工程和補短板項目、重點產業鏈供應鏈項目、完全使用者付費的特許經營項目等三類項目清單,以及基礎設施領域不動產投資信托基金(REITs)項目清單。探索優化民間投資項目核準備案、規劃許可、施工許可流程,提高民間投資項目前期工作效率。加強政銀企投融資協作對接,拓寬民營企業融資渠道。支持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發展,對新認定的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給予100萬元一次性獎勵。
(二十四)深入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
持續開展市場準入壁壘清理排查,切實提升經營主體依法準入的便捷度,暢通企業自由遷移辦理程序,推行更加高效精準的公平競爭審查創新舉措。支持各類經營主體平等參與工程建設項目招投標活動,鼓勵推行“信用+承諾”制度,對依法必須招標且標的金額在1000萬元以下(含)的政府投資項目,免于收取無失信記錄企業投標保證金;對政府投資單個項目招標標的金額超過1000萬元的,繼續推廣保函(保險)替代現金繳納投標保證金,減輕企業生產經營負擔。政府采購標準限額以上、200萬元以下的貨物和服務采購項目,400萬元以下的工程采購項目,適宜由中小企業提供的,專門向中小企業采購。
(二十五)激發各類經營主體發展動能
扎實推進經營主體倍增,引導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對新認定的總部企業,按有關政策給予獎補。推進企業上市倍增,做好“金種子”企業培育儲備。鼓勵中央企業在昆將具備條件的分公司改制為獨立法人子公司,在登記注冊、稅收優惠、劃撥土地處置、資質資格承繼等方面予以支持。推行“產銷分離”“工貿分離”“主輔分離”,引導企業專業化、規模化、規范化發展,鼓勵專業市場、商業綜合體轉型升級,支持“個轉企”“小升規”。充分發揮云南省個體工商戶公共服務專區作用,為個體工商戶提供“一站式”集成高效服務。持續開展減稅降費,年內按規定對月銷售額10萬元以下的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免征增值稅,對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適用3%征收率的應稅銷售收入減按1%征收率征收增值稅。
(二十六)持續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力度
引導小額貸款公司、融資擔保機構等地方金融組織增強對小微企業、農民、城鎮低收入人群等普惠金融重點服務對象的服務水平。支持融資擔保機構聚焦支農支小主業,用好用足融資擔保體系建設資金,對上年度單戶擔保金額500萬元以下、擔保費率不超過1%的擔保業務,按照上年度擔保金額統籌給予不超過1%的擔保費補貼,降低融資成本。支持企業開展直接融資,鼓勵符合條件的企業上市(掛牌)融資,并按有關政策予以獎補。對在新三板掛牌的企業給予50萬元獎補。加大融信服平臺推廣使用力度,持續推進經營主體、惠企政策上平臺,利用平臺開發創新金融產品。
(二十七)打造“四季如春營商環境”
深入推進全面優化提升營商環境三年攻堅行動。持續開展聽取群眾意見、聽取企業家意見、聽取服務對象意見“三個聽取”行動,堅持問需于企、問計于企、問效于企,為企業提供主動服務、優質服務、高效服務。健全完善政企多層次常態化溝通機制,鞏固開展“營商環境會客廳”“優化營商環境昆明在行動”“我陪群眾走流程”等系列活動,暢通政企溝通渠道,真誠互信、聽取意見、解決問題,不斷激發企業家創新創業熱情和發展信心。深化“一窗通辦”,涉及工程建設的審批事項全部納入工程建設審批系統辦理,實現工程建設項目全程網辦。聚焦“高效辦成一件事”改革主體事項推廣應用,推動一體化政務服務能力提升再上新臺階。全面推行經營主體以公共信用報告代替無違法違規記錄證明,實行行政處罰決定和行政處罰信息信用修復告知“兩書同達”機制,編制全口徑信用修復指南,助力失信主體加快信用修復。
(二十八)全力穩就業擴參保
統籌推進農村勞動力、高校畢業生、退役軍人、就業困難人員等重點群體就業,持續推進職業技能培訓。支持創業帶動就業,對符合條件的創業者、小微企業分別給予最高30萬元、400萬元的創業擔保貸款扶持,并按規定給予貼息。加大創業載體建設支持力度,加強青年大學生創業園、新型創業創新孵化服務園區和市級返鄉創業園管理服務工作。加強對企業執行最低工資標準情況的監督檢查,切實保障勞動者合法權益。深入實施基本養老保險擴面增效專項行動,推動應保盡保和法定人群全覆蓋。繼續執行一次性降低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政策,單位繳費比例按16%執行;繼續按國家基準費率的90%執行階段性降低工傷保險費率;繼續執行階段性降低失業保險費率至1%的政策。
(二十九)穩步增強住房保障能力
探索將符合城鎮住房保障條件的農業轉移人口納入城鎮保障性住房覆蓋范圍,將保障性住房建設與城中村改造相結合,增加保障性住房供應,開工保障性住房4000套、保障性租賃住房9235套,讓更多困難群眾、新市民、青年人早日實現入駐安居。積極穩妥推進城中村改造,啟動44個城中村改造,開工回遷安置房3萬套以上。探索引入社會力量參與建設運營面向外賣員、快遞員、環衛工、安保人員等新時代城市建設者的保障性租賃住房,向社會供應更多區位好、租金低、品質優、體現“家”溫暖的住房。
(三十)持續提高公共服務質量
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提升人民群眾獲得感。充分考慮人口和城鎮化發展趨勢,合理調整義務教育學校及幼兒園布局規劃,推進基礎教育擴規提質,確保全市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達88%、所有縣區實現一級高(完)中100%覆蓋。加快國家緊密型城市醫療集團試點項目和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促進就醫格局更加合理。繼續實施對口幫扶和“組團式”幫扶行動,推動優質醫療資源向薄弱地區下沉。聚焦“一老一小”推動人口高質量發展,不斷提升養老育幼服務便利化水平。重點解決好老年人居家養老、就醫用藥、康養照護等急難愁盼問題,讓老年人安享幸福晚年。推進兒童友好城市建設,推動普惠托育機構、社區托育服務設施、家庭托育點建設,完成社區、學校、圖書館等一批成長空間的適兒化改造。落實好云南省生育支持政策,對符合政策條件的家庭發放一次性生育補貼、育兒補貼以及意外傷害險補貼。積極推進“平急兩用”公共基礎設施建設,提升應對突發公共事件能力和城鄉整體應急隔離保障能力,提高城市發展的安全韌性。加強基本民生兜底保障,按月足額及時發放低保金、特困金,守護好人民群眾的每一分“保命錢”、每一筆“救助款”。